黎巴嫩政府于5日召开内阁会议后发布声明,宣布将正式启动解除伊朗支持的真主党武装力量的计划。这一决定立即引发强烈反弹,真主党及其政治伙伴\"阿迈勒\"运动的五名什叶派部长在会议进行中愤然离席,他们坚称必须保留武装力量。会议现场气氛剑拔弩张,各方代表针锋相对,显示出这一问题的敏感性。
这个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国家拥有令人惊叹的悠久历史。早在四千多年前,擅长航海贸易的腓尼基人就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。近代史上,1920年黎巴嫩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,六年后宣布成立共和国并颁布宪法,但实际仍受法国控制。1943年11月22日,这个国家终于摆脱殖民统治获得完全独立。法国统治时期给黎巴嫩留下了深刻印记,巴黎式的市政规划、金融体系和建筑风格被完整复制,使贝鲁特赢得了\"中东小巴黎\"的美誉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这使得黎巴嫩成为中东地区唯一的基督教占主导地位的国家。
然而这一黄金时代在1982年戛然而止。当年6月6日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后,约60万什叶派难民如潮水般涌入黎巴嫩,在贝鲁特南郊形成庞大的难民营。在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的全力支持下,这些难民秘密组建了真主党,打着反抗以色列的旗号开展活动。该组织在1984年首次使用\"真主党\"名称,次年正式公开宣告成立。
自1992年参与议会选举以来,真主党迅速崛起为黎巴嫩最大反对党。他们采取\"枪杆子里出政权\"的策略,导致大量本土黎巴嫩人被迫流亡海外。如今海外黎巴嫩裔人口已突破1500万,主要分布在美洲、欧洲和海湾地区,远超国内680万的常住人口,这种\"侨民多于国民\"的现象在全球都极为罕见。
展开剩余37%真主党的崛起彻底改变了黎巴嫩的命运。曾经繁华的\"中东小巴黎\"陷入持续动荡,暴力事件频发,经济发展停滞。该组织通过高生育率快速扩张影响力,这种模式与当前穆斯林移民在欧洲的发展轨迹惊人相似。面对拥有伊朗武器支援的真主党武装,仅有5.6万兵力的黎巴嫩政府军(其中陆军5.4万、空军800人、海军1100人)显得力不从心,多年来始终无法有效遏制其势力扩张。
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的轮回。当年中东战争催生的难民潮孕育了真主党,如今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或许将成为终结这个组织的关键。这场持续数十年的地缘政治博弈,仍在书写着黎巴嫩这个多灾多难国家的命运篇章。
发布于:天津市晟红网-股票配资交易网-炒股配资网址-加杠杆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