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,并非依赖单一 “特效药”,而是通过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合参,精准判断证型,再结合方药、生活调理形成 “个体化方案”正如清除道路障碍需先看障碍类型(是泥土堆积还是石块堵塞),调理身体也需先辨失衡根源,方能 “对症施治、药到病除”。
特发性震颤头抖
基本信息
患者:李某,女,45 岁,教师
主诉:头部震颤 5 年,近半年加重,伴乏力、面色苍白,站立讲课久后头晕
病史与症状
患者 5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轻微震颤,劳累后加重,休息后缓解,未系统治疗。近半年因带毕业班教学任务重,头抖加重,板书时头部晃动明显,学生可察觉,伴面色萎黄、神疲乏力、月经量少色淡、手足麻木。既往有慢性贫血病史(血红蛋白95g/L),无震颤家族史。
田医生诊断:该患者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弱;头摇缓慢,肢体无僵硬,病理征阴性。
辨证:气血亏虚,筋脉失养(长期劳累耗伤气血,气血不足则不能濡养头目、筋脉,致头抖乏力)
展开剩余47%治疗方案(田医生诊疗思路:益气养血、濡养筋脉为主)
中药处方:八珍汤合阿胶鸡子黄汤加减。组方:党参、黄芪、白术、茯苓、当归、熟地黄、白芍、川芎、阿胶(烊化)、鸡子黄(冲服)、炙甘草、鸡血藤。
用法:每日 1 剂,水煎服,连服 24 剂,阿胶烊化后与药液混合温服。
饮食建议:多食红枣、桂圆、黑芝麻、菠菜等补血食物,避免过度劳累,每日午休 30 分钟
疗效反馈
1个疗程(24天)后:患者乏力减轻,面色稍红润,手足麻木消失,头抖幅度无明显变化但频率降低;
2个月后:患者站立讲课 30 分钟无头晕,头抖在安静状态下基本消失,讲课板书时仍有轻微晃动;
后续调理:调整处方为归脾汤加减(加强健脾养心),续服 3 个疗程(每个疗程 24 天,疗程间休息 7 天),治疗结束后患者头抖症状完全缓解;
随访 6 个月未复发。
发布于:北京市晟红网-股票配资交易网-炒股配资网址-加杠杆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