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学一月即关闭——2025年国庆假期后,辽宁营口神井子小学的100多名学生被迫转校,18名教师全部分流。
这所建于1964年、占地近两万平方米的公立小学,8月还在发布招生公告,9月刚迎来新学期,10月却已入历史。
这不是孤例。2025年8月,葫芦岛杨家杖子一小因“生源枯竭”停止招生。全国范围内,2024年小学减少7200所,过去二十年,中国乡村小学从41.6万所锐减至不足8万所。
教育前沿:首当其冲的冲击波
低生育率的长期化,直接导致各级教育学龄人口规模明显变化。经初步测算,当前至2035年每年的出生人口约在800—1000万。
这组数据较2010—2020年平均1600万的年出生人口数减少了近一半。
营口神井子小学的关闭,正是这场人口变局的具体表现。教育局称,关闭原因是“适龄儿童减少”,学校已合并至淮河路小学。
展开剩余81%教师过剩危机随之而来。北京师范大学预测,到2035年,全国将过剩150万小学教师、37万初中教师。
从2020年到2023年,特岗教师招聘数量持续缩减:2020年招聘10.5万,2024年仅为3.7万。教师“铁饭碗”不再牢固,缩编潮席卷全国。
江西万年县宣布2025年停止招聘英语老师;南昌进贤公开宣布2025年不会招聘新教师。
劳动力市场:结构重塑的现在与未来
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,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达15.4%,老龄化速度远超预期。
辽宁省的情况更为严峻,该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7.42%,高于全国平均近4个百分点。
面对这一趋势,辽宁省人社厅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表示,将聚焦低龄高技能群体,开展技术传承与数字技能培训。
同时,劳动力市场出现明显的供需错位。2025年第二季度泸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数据显示,“银发经济”行业用工缺口较大。
家政服务员求人倍率高达4.08,意味着平均每个家政服务员有4.08个岗位等待选择。而行政办事员求人倍率仅为0.52,岗位竞争激烈。
区域格局:人口流动的冰火两重天
人口持续向东部沿江、沿海及内地城区聚集,长三角、珠三角、成渝城市群等区域人口增长迅速。
2023年,约42%的人口分布在大湾区、长三角、京津冀和成渝地区。
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东北地区的人口规模和占比均明显下降。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三省人口减少1360万,占比下降了1.42个百分点。
这种人口流动的常态化加剧了区域间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压力。人口大量流入区域的教育学位需求激增,学位供给面临巨大压力。
而人口流出区域则可能出现教育资源利用不足、闲置或浪费的现象。
哈萨克斯坦的情况与中国类似,其内部迁徙的无序发展正对大城市的基础设施造成沉重压力。过去三年,阿斯塔纳人口增加了25万人。
首都每年需新增15所学校,医疗床位紧张,门诊过度拥挤。
居住与消费:重新定义需求逻辑
房地产市场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。曹德旺在2025年5月的财经论坛上直言:“未来五年,房子作为投资品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”。
需求端的“人口塌陷”已成定局。2025年中国总人口较2023年减少约196万人,未来三年新增住房需求预计将比过去五年下降28%。
消费市场也随之转变。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明显,家庭户规模从2010年的3.10人/户降至2023年的2.80人/户以下。
中国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。
这种变化在家庭教育支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。家庭规模小型化提升了家庭的教育支付能力,引发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高关注、高期待与高焦虑。
未来图景:人口嬗变中的出路
面对不可逆转的人口趋势,各方正在寻找应对之道。
发展区域经济是缓解人口迁徙压力的关键。政治学家阿森·卡伊达罗娃认为,解决迁徙问题的核心在于加快区域发展。
教育需求从未消失,只是转化了形态。职业教育教师缺口达300万,老年教育市场规模将达万亿。
杭州师范毕业生开发“非遗文化研学课程”,与文旅公司合作年入百万。
辽宁省人社厅表示,将完善老年人就业社会保障体系。该厅牵头出台了《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等特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(试行)的通知》。
对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且不超过70周岁的劳动者,可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,这极大地提升了老年人就业的职业伤害保障水平。
浙江杭州,一位师范毕业生开发“非遗文化研学课程”,与文旅公司合作年入百万;沈阳某中学教师转型“家庭教育规划师”,为焦虑的家长提供定制服务。
同时,泸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数据显示,“银发经济”行业用工缺口较大,家政服务员求人倍率高达4.08。
真正的“铁饭碗”,从来不是某个岗位,而是适应时代的能力。当人口结构变迁的浪潮席卷而来,唯有顺势而为,才能在这变革的时代中找到新的航向。
发布于:江苏省晟红网-股票配资交易网-炒股配资网址-加杠杆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